职员辞职薪资结算如何写
职员辞职时,薪资的结算应在办理辞职手续的同时,由用人单位一并支付给劳动者,辞职薪资的结算应当明确明了,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要素:
1.结算时间点:一般以职员最后工作日或双方约定的辞职日期为准,确保薪资结算的时效性。
2.薪资构成:应包含基本薪资、加班费、奖金、津贴等各项应得收入,确保结算的全方位性。
3.扣除项目: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法定扣除项目,与可能的违约金、赔偿金等约定扣除项目,需在结算中明确列出。
4.支付方法:用人单位应选择合法、便捷的支付方法,如银行转账等,确保资金安全准时到达职员账户。
2、辞职薪资未支付怎么样处置
找法网提醒,若用人单位未足额实质支付劳动者辞职薪资,劳动者有多种渠道可以维护自己权益:
1.向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应该注意各地执法力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处置速度和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需要支付薪资。若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需要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薪资。
劳动仲裁的优点在于,除去薪资外,劳动者还可以倡导其他合法权益,且一般都能得到最后解决。但缺点是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辞职薪资计算有什么规定
辞职薪资的计算并不是随便为之,而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以下是一些容易见到的辞职薪资计算规定:
1.工作时间计算:辞职薪资的计算一般基于职员的工作时间,包含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对于加班时间的计算,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薪资标准:辞职薪资的计算应以双方约定的薪资标准为基础,若约定不清楚或存在争议,可参照当地最低薪资标准或同行业同职位平均薪资水平进行确定。
3.经济补偿金:在某些状况下,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或未按时支付薪资等,劳动者有权需要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关于辞职薪资的计算还可能涉及其他特殊状况,如试用期辞职、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等。对于这类状况,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充分知道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保辞职薪资的合法合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