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除劳动合同后继续上班又受伤如何解决
解除劳动合同后继续上班又受伤的状况,需分状况来看。
若双方虽解除合同但实质继续履行劳动权利义务,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在此期间受伤,若符合工伤认定情形,职工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区域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为工伤后,可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有关成本。
若双方解除合同后只是偶尔帮忙等不是事实劳动关系的状况,一般不可以认定为工伤,只能根据普通人身损害赔偿处置,由致害人依据过错承担相应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含医疗费、误工费等。建议准时采集有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2、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最多几年内申请
解除劳动合同后申请经济补偿金,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了解或者应当了解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这里应该注意,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若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可以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暂停。从暂停时效是什么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所以,劳动者应该注意时效问题,准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3、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书面公告吗
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是都需要提前书面公告,需分状况讨论: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若劳动者存在紧急违反用人单位规章规范等法定过错情形,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公告。
若因劳动者不可以胜任工作等法定情形解除,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公告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薪资后,方可解除。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若用人单位存在未准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法定过错情形,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公告。
若劳动者因个人缘由解除劳动合同,一般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公告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公告用人单位即可。
当大家探讨解除劳动合同后继续上班又受伤如何解决时,后续还有一些重点问题需关注。一方面,要确定此次受伤能不承认定为工伤,即便劳动合同已解除,但只须符合工伤认定条件,依旧可以获得相应保障。其次,关于赔偿责任的划分也非常重要,到底由原用人单位还是新的用工主体承担,或者双方按何种比率承担,这类都需要依据具体状况判断。若你正面临此类困扰,对受伤认定步骤、赔偿责任界定等存在疑问,不要再纠结,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