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律师网

西部律师网

西部律师网 > 律师入门 >

一同犯罪的处罚

www.jiankexinxi.com 2025-01-19 法律综合

一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一同故意犯罪。对于一同犯罪的犯罪分子,依据他们在一同犯罪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用途分别处罚:

1、主犯的处罚

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对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依据这一规定,主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两种情形:一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最重要分子,根据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二是对其他的主犯,应当根据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2、从犯的处罚

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的刑事责任是同主犯应负的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比主犯应遭到的刑罚处罚要轻。但更不是说,所有些从犯实质遭到的处罚肯定比主犯轻。由于主犯可能具备从轻或者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当从犯没如此的情节时,当然不应随主犯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3、胁从犯的处罚

因为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的,从主观上不是完全出于自愿或者自觉,从客观上说胁从犯在一同犯罪中所起有哪些用途也比较小,是一同犯罪中社会风险性最小的一同犯罪人。因此,刑法第28条明确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根据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为了对胁从犯正确地适用刑罚,大家第一要科学习地理解胁从犯的犯罪情节。通常来讲,胁从犯的犯罪情节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被胁迫的程度。由于被胁迫的程度与其意志自由程度是成反比率的,当然也与其行为的社会风险性程度成反比率。被胁迫的程度轻,说明他参加犯罪的自觉自愿程度大一些。相应地来讲,其行为的社会风险性程度也要紧急一些,反之亦然。二是胁从犯在一同犯罪中所起有哪些用途。因为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通常来讲,在一同犯罪中所起有哪些用途比较小,这也是在对胁从犯处罚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原因。因此,在查明胁从犯的上述两个犯罪情节的基础上,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教唆犯的处罚

依据国内刑法第29条的规定,确定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教唆别人犯罪的,应当根据他在一同犯罪中所起有哪些用途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因此,教唆犯在一同犯罪中起主要用途的是主犯,起次要用途的是从犯。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刑法之所以如此规定,主如果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预防坏人唆使和借助青少年进行犯罪活动,由于不满18周岁的人,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分辨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听信坏人的挑唆而走上歧途。因此,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予以从重处罚,是完全必要的。

3、假如被教唆的人没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样的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由于被教唆的人没犯所教唆的罪,教唆犯所预期的教唆结果没发生。这在主观上表现为教唆没得逞,在客观上表现为教唆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还不完全齐备。而且,教唆犯之所以没得逞,是因为教唆犯意志以外是什么原因。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唆犯完全符合国内刑法中犯罪未遂的特点,应视为教唆未遂。

Tags: 刑法 犯罪 共同犯罪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