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紧急如何判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紧急的,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依据国内有关法律规定,非法盗取个人信息或许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依据《中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别人供应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紧急的,将面临上述刑罚。
2.若情节特别紧急,如导致紧急后果或涉及很多个人信息,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对于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若违反国家规定供应或提供给别人,将根据前款规定从重处罚。
4.窃取或以其他办法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的,也将遭到相应处罚。单位犯此罪的,还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根据各该款规定处罚。
2、侵犯个人信息有什么种类
法律快车提醒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种类主要有三种:
1.源头型,主要涉及电信运营商、银行、医院、学校培训机构、网络公司等机构。这类机构因业务需要,学会很多公民基础信息,若其员工违反规定,对外销售公民个人信息,则构成源头型侵犯。
2.推广公司型。这种公司为了营销推广我们的商品或服务,总是会通过非法方法交换或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以便进行精确推广。
3.职业贩卖型,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商。他们拥有广泛的途径和资源,为有资源和需要资源的双方牵线搭桥,层层转卖个人信息,从中赚取差价。
3、怎么样合法获得个人信息
合法获得个人信息是保护公民隐私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要紧一环。合法获得个人信息应遵循以下原则:
1.需要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确保个人信息的采集、用、处置等环节均符合法律需要。
2.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应明确告知信息主体采集信息的目的、方法和范围,并征得信息主体的明确赞同。这是保护公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要紧体现。
3.个人信息的用法应仅限于事先告知的目的和范围,不能擅自扩大用范围或进行不当处置。对于不再需要保存的个人信息,应准时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置。
4.还应加大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预防个人信息被泄露、篡改或滥用。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综上所述,合法获得个人信息是保护公民隐私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大家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个人信息的合法、安全、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