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泄露个人隐私如何报案
泄露个人隐私时,受害人一般可以保留有关证据直接向公安机关报警解决。
1.假如个人隐私只是被泄露,尚未导致实质性的不利后果,通常情况下公安机关可能不会立即立案。立案的首要条件是泄露事件已经致使了一些不利的后果,并且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报警。
2.鉴于目前信息泄露现象的常见性,假如每一块泄露事件都要深入追究,或许会消耗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对于那些不重要、不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信息泄露,受害人可以选择不予深究。
3.在报警过程中,受害人应详细向公安机关说明泄露的状况,包含泄露的渠道、时间、可能涉及的主体与泄露信息可能导致的后果等,以便公安机关可以准时介入调查。
2、个人信息泄露报警条件
个人信息泄露报警并不是无条件进行,而是需要满足肯定的条件:
1.泄露事件需要已经或可能导致受害人实质性的不利后果,这是报警的首要条件。
2.受害人需要保留并提供确凿的证据,以证明个人信息确实被泄露,与泄露事件与可能的不利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依据《中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九条,对于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员工泄露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假如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快车提醒,这一法律规定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报警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