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互联网公司与上海某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不正当角逐纠纷案——购物助手破坏购物网站用户粘性的行为构成不正当角逐
某一经营行为是不是违反所涉范围内公认的商业道德,可从行为的目的、方法、 后果等方面进行剖析,并对该范围内各方利益主体进行考量和平衡。购物助手通 过在购物网站页面插入减价标识的方法,使得购物网站用户转而至购物助手所在 网站进行买卖,属恶意破坏购物网站用户粘性的行为,违反了该范围公认的商业 道德,构成不正当角逐。本案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2017)》《人民法院案例选 (2018)》,该案的诉前禁令案获评2015年度中国法院50件典型常识产权案例, 2015年上海法院常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上海法院涉自贸区18件典型案例。
原告系淘宝网的经营者,两被告系关联公司,于2011年12月正式上线“帮5 买”网站。该网站首页设置与淘宝网类似,提供针对其他购物网站的垂直搜索服 务。用户安装并运行该购物助手后登陆淘宝网时,“帮5淘”购物助手以修改页 面代码的方法在淘宝网各层级页面中嵌入多种标识,使得被告的信息及推荐的产品等在原告页面中得到免费展示,还致使用户误觉得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将很多原计划在原告网站买卖的用户引至被告网站,破坏了原告网站的买卖, 并严重干扰了原告网站的客户体验,致使用户流失。故原告起诉两被告上述行为 系借助原告网站谋取不正当利益,侵有原本应当是原告所享有些合法利益, 构成不正当角逐,请求两被告立即停止不正当角逐行为,消除影响,赔偿原告经济 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及合理成本15万元。两被告辩称,“帮5淘”的最后用户 不是网上购物用户而是有代购和搜索比价服务需要的用户,其与原告间没有直接竞 争关系。“帮5淘”提供的服务未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经法院 审理查明,运行“帮5淘”软件后,组成淘宝网的动态网页代码文件被修改,插入 了外来代码形成新的网页文件;原有页面与插入元素先后渲染,叠加显示成用户 看到的网页,但用户没办法区别该先后过程。互联网上存在很多投诉“帮5买”与淘 宝网关系的帖子,亦有介绍怎么样在购物网站用“帮5买”“帮5淘”以获得打折 的介绍帖。“阿里巴巴内网”中有很多关于“帮5买”和“帮5淘”的客服记录,内 容包含用户反映在天猫、淘宝购物付款时弹出“帮5买”“帮5淘”,以为是淘宝新增功能等。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觉得,在互联网背景下判断是不是存在角逐关 系,应从经营者具体推行的经营行为出发加以考察。在“用户为王”的网络竞 争中培养“用户粘性”是获得角逐优势的重点。对购物助手行为正当与否的判断 应从增进社会整体利益出发,综合衡量购物网站经营者、买家及购物助手经营 者等多方利益。涉案“帮5淘”购物助手软件未经许可,在淘宝网页面重点地方 插入相应标识,以提供价格补贴的方法引导原先选择在淘宝网直接购物的用户改 为选择在“帮5买”网站获得购物服务,破坏了淘宝网的用户粘性,其本质系借助别人多年经营所获得的角逐优势以谋求自己的买卖机会,违反了商业道德,具备不正当性,构成不正当角逐。综上,法院判决两被告一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 万元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10万元,两被告一同在淘宝网和“帮5 买”网站首页上发布公开声明,消除影响。宣判后,两被告均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保持原判。
文章来源: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反不正当角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