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生交通事故后,大部分人都选择逃避责任,却不知这已经构成了逃逸罪,且法律对于逃逸行为的处罚是很紧急的,因此,交通肇事逃逸该如何处罚呢?下面,好律师网记者整理了有关内容为大伙详细解答。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一)行政处罚:
依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国刑法》,《交通事故处置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假如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汽车驾照,且终生不能重新获得汽车驾照。汽车驾照核发地汽车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能重新获得汽车驾照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管理软件备案。
(二)刑事处罚: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讲解》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备本讲解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依据《讲解》,“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1、认定逃逸存在一个首要条件条件,即行为人对肇每件事故应是明知的。
假如行为人对肇每件事故不明知,而开车继续行使,主观上没恶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行为人只不过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所谓的“逃逸”时不可以成立的,假如对于这种驶离现场的行为以逃逸论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是典型的客观归责,无论从刑事立法基本原则还是从司法公正角度出发都是不适合的。当然,这里的“明知”并不是需要肇事者对于其中所有些细节都有着具体的明知,只须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对于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需要。
2、逃避抢救义务与其后逃避责任追究。
通常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但在特定状况下,也会存在着并不逃避抢救义务但尽量地逃避肇事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状况,前者如甲开车将被害人撞成重伤后,将被害人尽快送到医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须拥有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觉得拥有了逃逸。
现在,大家愈加看重怎么样借助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权益,假如你对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还存在着一些疑问,或者想要深入知道交通事故的其他有关状况,可以到律师365网找大家的在线律师进行咨询,他们会为你进行详细的解答。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关内容解答,第三好律师网记者告诫大伙,当出现交通事故,第一时间必须要报警处置,认真配合警方调查,千万不要出现逃逸行为,不然处罚会因此加重。假如还想知道关于其他肇事逃逸的信息,可以查询:2020年肇事逃逸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标准是什么的内容。期望可以帮助到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