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交通事故后要第一时间报警,这是没任何争议的问题,不过仍有人不了解或者一着急就都忘了。
举例,张三开车去上班的途中,被后面的车追尾了,因为有个非常急的会要开,拍了个照留下证据就走了,那样他事后报警处置还有效吗?
答案是有效的,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置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记录,并在3日内决定是不是受理。当事人应当在提出请求后十日内向交警部门提供交通事故的证据,或者交通每件事故原始现场的照片、录像等证据,交警部门自接到证据材料之日起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并告知当事人,同时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事故类别,决定交通事故处置的适用程序。之后,后车被定全责,张三获得1000元赔偿!其实通常情况下,若是轻微的汽车剐蹭事故,容易见到步骤是公告保险公司、拍照、挪车、私了或者迅速理赔,确实可以不需要报警。但有职员受伤的交通事故,最好还是要准时报警。由于职员受伤有时会存在隐性的伤害,假如不准时报警处置,后期的追赔就会非常复杂。
可能有的人,被车撞了后,开始感觉没什么事,他们赔了点钱就让他走了。回家几天后,才发现症状,去医院检查才了解是骨折了。那这种时候,现场在没视频监控的状况下,就没办法证明是交通事故受伤,到时候的成本都会由自己承担。
综上所述,事后报警虽然有效,但第一时间报警,才是最好的选择。
引使用方法条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