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情形下诉讼时效中断
在探讨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境时,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主要包含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等,《民法典》明确列出了以下四种情形: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赞同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备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这类规定为判断诉讼时效是不是中断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2、诉讼时效中断的有关证据
1.在司法实践中,要证明诉讼时效已经中断,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法律快车提醒,这类证据主要包含书面材料,如公告、律师函等,与他们作出的赞同给付、分期给付的承诺。
2.证人证言、电话录音、短信等也可以作为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辅助证据。
3.应该注意的是,这类证据应当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权利人已经向义务人提出了履行请求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申请仲裁等致使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4.一旦这类证据被法院采纳,将会致使之前经过的诉讼时效归于无效,诉讼时效期间需要重新起算。
因此,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权利人应当注意采集和保存有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证明诉讼时效已经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