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员受工伤期间薪资如何算
职员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若因伤势紧急而没办法继续工作,其工伤期间的薪资计算问题的规定是:
1.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中止工作同意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薪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这意味着,职员在工伤治疗期间,其薪资待遇应与正常工作期间维持一致,由单位负责按月发放。
3.停工留薪期一般低于12个月,但若伤情紧急或状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别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合延长,但延长不能超越12个月。
4.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将停发原待遇,转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5.若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其将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而生活不可以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需要护理的,则由所在单位负责。
2、单位工伤期间不发薪资如何解决
面对工伤期间单位不发薪资的状况,劳动者应第一明确,这是违法的。
1.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停工留薪期内不能以各种理由停发或部分停发劳动者的薪资福利待遇。若单位确实存在不发薪资的行为,劳动者应采取积极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劳动者可以先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需要其按月发放薪资。在协商过程中,劳动者应注意知道用人单位的规模和用工规范度,与老板在工伤发生后的态度和手段。
3.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手段:
(1)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经济补偿金;
(2)向劳动行政部门(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的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投诉;
(3)积极申请劳动仲裁,让用人单位为其违法行为付出经济代价。
工伤期间薪资维权渠道
找法网提醒你,当劳动者面临工伤期间薪资被克扣或不发的状况时,有多种渠道可以维权。
1.劳动者可以尝试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需要其支付应得的薪资。在协商过程中,劳动者应维持冷静和理性,防止情绪化或采取过激行为。
2.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将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置,责令其限时支付薪资。
3.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其根据应对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规范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4.劳动者还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法对双方的争议进行裁决,并需要用人单位支付应得的薪资和赔偿金。
5.若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职员在工伤期间应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薪资待遇。若单位不发薪资,劳动者应依法采取积极手段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也应知道我们的维权渠道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