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部律师网

西部律师网

西部律师网 > 律师入门 >

贪污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

www.pjrqf.com 2025-03-05 刑事辩护

(一)贪污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贪污罪是指国家员工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推广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职员,借助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贪污罪既侵有国家员工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又侵有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其中前者是本罪的主要客体。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产。依据刑法第91条的规定,公共财产是指:(1)国有财产;(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些财产;(3)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专项资金的财产。除此之外,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借助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第一,行为人需要借助职务上的便利。借助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借助本职范围内的权利和地位所形成的主管、经手、理财的便利条件,而不是指借助因工作关系熟知作案环境、凭员工身份便于进出某些单位,较易接近作案目的或对象等与职务无关的便捷条件。比如,会计借助与出纳一块工作的便利,趁机配制了出纳所管的保险柜的钥匙,将保险柜中的现金盗走,就不是借助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公款的行为,而是是偷窃行为。第二,贪污的方法包含侵吞、窃取、骗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所谓侵吞,是指借助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主管、经手、管理的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主要表现为应上交而隐瞒不交,应支付而不支付,收款不入帐,擅自赠与别人或非法转卖等。所谓窃取,又称监守自盗,是指行为人借助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秘密方法将自己合法管理的公共财物占为己有。所谓骗取,是指行为人借助职务上的便利,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的办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至于其他方法,如借助职权,巧立名目,在少数几个**之中私分公款、公物。除此之外,依据刑法第394条的规定,国家员工在国内公务活动或在对外交往中同意礼物,根据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刑法第382条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员工”;第二款规定的犯罪主体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推广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职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员工,依据刑法第93条第一款的规定,“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职员”,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与军事机关。中国共**的机关与政协机关,因为其执政党地位与参政地位,一般也将它视为国家机关,其中从事公务的职员,是国家员工。所说的从事公务,广义是指国家的所有事务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狭义的仅指国家的行政事务。因为贪污罪的行为是“借助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因此其管理的对象应该是财物而非其他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管理,应该将它理解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形式或称表现,是由其职务所具备的对公共财物的支配关系,如不具备对其的支配权力,其管理活动就不应称为公务。所说的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推广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职员,是指其不具备国家员工的身份,但所从事的工作具备经营或管理国有财产的性质,而这种管理工作是受委托从事的,也就是说,按刑法第382条第二款的规定,不管行为人的身份怎么样,只须是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产的职员,就具备了贪污罪主体的资格。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间接故意或过失不构成此罪。(二)贪污罪的认定1.贪污罪与一般贪污行为的界限。依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5000元以上的,构成犯罪;贪污不满5000元的,一般不构成犯罪,情节较重的,才构成犯罪。可见贪污罪与一般贪污行为的界限在于两个原因:一是贪污的数额是不是达到5000元,二是其他情节是不是紧急。2.贪污罪与偷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界限 贪污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借助职务之便窃取、骗取、侵占三种行为方法。贪污罪与偷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有什么区别表现为:(1)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偷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偷窃罪、诈骗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侵占罪的对象是保管物、遗忘物和埋藏物。(2)客观方面不同,贪污罪的窃取、骗取、侵占是借助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而偷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行为则与职务行为无关。(3)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而偷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二者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员工和受委推广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职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职员,既包含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不具备国家员工身份的职员,也包含国有单位中不具备国家员工身份的职员。(2)犯罪客体与对象不同。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员工职务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单位财物的所有权,对象是单位财物,既能够是公共财物,也可以是非公有财物。(三)本罪的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383条的规定,个人贪污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紧急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个人贪污在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5年以上有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紧急的,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个人贪污在5千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紧急的,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个人贪污在5千元以上不满1万元,犯罪有悔罪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情节较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除此之外,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置的,应根据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Tags: 刑事诉讼法 受理阶段 立案侦查

热点排行
热门推荐
热门城市
安徽 北京 北海 长春 长沙 成都 大连 东莞 大理 福建 福州 广东 广西 贵州 贵阳 广州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海南 合肥 杭州 吉林 江苏 江西 昆明律师 辽宁 兰州 宁夏 南京 南宁 青海 上海 山西 山东 四川 陕西 沈阳 苏州 深圳 天津 唐山 无锡 威海 武汉 厦门 西安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