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法为何不判刑
未成年犯法之所以在某些状况下不判刑,基于国内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特殊规定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
1.国内刑法明确规定了刑事责任年龄,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即便其推行了风险社会的行为,也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不会判刑。
2.这主如果考虑到未成年人由其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既有容易被影响被引诱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面,又有可塑性大,容易同意教育和改造的一面。
3.即便未成年人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但依据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与社会风险程度等原因,法院也会会依法对其从轻、减轻处罚或者适用缓刑等,从而在判决结果上体现为不实质实行刑罚。
2、未成年犯罪从宽处罚原则
找法网提醒,国内刑法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置上,遵循从宽处罚的原则。具体而言,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还明确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类规定体现了国内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怀。
未成年何种情形下不判刑
具体来讲,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被胁迫、诱骗参与犯罪,被教唆犯罪,或者是犯罪预备、暂停、未遂,情节普通的,可以免除处罚或者不觉得是犯罪。同时,若有以下情形,也可以不觉得是犯罪:
1.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用语言威胁或者用轻微暴力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的;
2.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偷窃财物,数额刚达到或者略过“数额巨大”标准,而其他情节轻微,又系初犯或者偶犯的;偷窃近亲属的财物,其亲属不需要对被告人定罪处罚的;
3.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尚未导致紧急后果的。